新兴产业集结
国资证券化率从25.4%提到30.5%再到35%——年初上海国资委主任杨国雄对国资国企抛出这个目标要求时,很多人都看到了 “跳摘苹果”背后的决心。而在对证券化下硬指标的同时,上海国资也在积极探索一条国资产业结构升级的可行之路。
新能源汽车首先跃入视野。 “‘十二五’将要求突破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等技术瓶颈。”接近国资委的人士告诉记者,“十二五”期末,上汽集团产销汽车有望超过450万辆,自主品牌和本土化研发汽车产销量可以占到总产销量的一半。
此外,电气集团除了壮大火电设备、大型铸锻件、电梯设备等传统优势产业外,也将加快核电、风电、环保设备等潜力巨大的战略产业培育,其核电、风电设备等新业务比重将达到30%-40%左右。
值得一提的是,与国家层面的布局相一致,上海国资也将依托华谊集团聚焦精细化工、新材料、煤化工等高技术附加值的化工业务领域。主营业务收入700亿,是华谊初拟在5年后需要递交的成绩单。而华虹集团工艺水平则力争5年内达到90nm、 65nm、 45nm等级,实现月产3.5万片的生产技术能力。
选择性收缩
为了加快优势资源向重点产业集聚,年初杨国雄还提出,国资行业布局将从70个收缩到65个,退出塑料制品等5个行业,退出不符合本市产业发展规划、四级及以下、与一级企业主业无关、连续三年亏损等企业,调整清理300户非主业企业,完成20个破产项目。
“在调整收缩的行业选择上分为四类。 ”据知情人士介绍,一是目前虽有一定优势,但其他资本进入更有利于做大做强的行业;二是目前虽然能维持,但从长远来看缺乏资源支撑,不属于上海未来重点发展的产业,比如劳动密集型、资源消耗型行业。 ”三是缺乏技术、品牌等竞争优势,又不属于民生、城市基础保障等领域,经营状况长期不佳的行业;最后是已被列入国家或上海产业调整范围的行业,比如“三高”行业。根据企业不同情况,将分别确定关闭、改制、转型、冷冻等退出方式。
强势突围
除了推动制造类产业集团向价值链的上游延伸外,“十二五”期间,上海国资也将重视这些集团与价值链另一端服务业的融合。具体而言,就是重点发展总承包总集成、节能环保服务、融资租赁、服务外包、科技研发服务、专业技术服务、文化创意产业等与制造业密切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。
免责声明: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,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,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友情提醒:为保障您的利益,降低您的风险,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。